首页  生活小百科
8月健康防病提示

盛夏已至,暑气正盛,天气闷热,湿度较大,蚊虫易孳生,病菌繁殖较快;又恰逢暑假时期,人们外出旅游等活动增多广大市民近期应重点关注食源性疾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疟疾等疾病此外,也需要谨防高温中暑。

食源性疾病

疾病科普: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物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天气炎热,气温高,湿度大,细菌容易滋生繁殖,易发生细菌性食源性疾病,要注意食品安全、用餐卫生。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储存要科学得当,生、熟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不喝生水;建议使用公勺公筷,用餐时保持手卫生;外出就餐选择正规的、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山野菜、野果、菌类和野生蘑菇;饮用自制药酒要谨慎。

2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3聚餐后如多人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请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治疗。

其他感染性腹泻

疾病科普: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腹泻,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每天排便3次或3次以上,粪便为稀便、黏液便、脓血便等,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生活环境干净整洁;

2生熟食物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饭前便后或者接触动物、腹泻病人要洗手;

4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霉变食物,不饮生水;

5如果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请及时就医,清理呕吐物时需要佩戴口罩,规范使用84消毒液。

 

疾病科普: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通常在人受到感染的蚊虫叮咬后10-15天出现症状,最初症状(发热、头痛和寒颤)可能较轻,之后出现间歇性发冷、发热、出汗等典型疟疾症状。尽管我市已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但非洲、东南亚和中美洲仍有80多个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我市仍存在境外疟疾输入造成本土传播的风险。

防控建议

1.流行地区预防:做好防蚊灭蚊措施,防止被蚊虫叮咬。居住场所要使用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室内喷洒菊酯类杀虫剂进行灭蚊,野外工作时穿长衣长裤。在当地如果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回国后注意事项:有疟疾流行地区旅行史的人员在入境前如果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表现,应提前申报,配合海关检疫人员进行相关检验。回国后如果出现疟疾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

高温中暑

疾病科普: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以高热、皮肤干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

预防措施:

1)充分补水、补盐。如果出汗量大,根据需要可饮用一些淡盐水,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盐分。

2)外出注意个人防晒。高温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如确需外出,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外出时应穿浅色宽松衣物,佩戴遮阳帽、遮阳镜、遮阳伞等防晒用品。

3)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在户外活动或从事高温作业的人群,应注意合理休息,可携带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人丹等药物备用。

4)注意个人饮食、睡眠。夏季应清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及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保证充足睡眠。